孩子喜欢打架是正常的吗?孩子爱打架和家庭有关吗?
十多岁的孩子,正是自私自利的年纪,这个时候,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合作,争来争去,是很正常的事情。此外,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无法正确地用语言与孩子沟通,容易发生咬人、打人、抓人等行为。
一、孩子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孩子,如果他想要变得独立,变得更好,那么他就不会和其他人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会发生争吵。”一些教师甚至觉得,打架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孩子通过战斗学习社交。比如在幼儿园里,抢了别人的玩具给自己玩的小孩,都会反思一下,然后把自己的东西还给对方。
打架能让孩子们产生自尊,互相挨打,都会很疼。从自己的痛苦中,他可以想象到,对方也会很痛苦。于是,他们开始意识到,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暴力来解决。
二、特殊的表达方式。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心灵和行为是不受羁绊的,孩子的表达方式也是成人常常难以理解的。有时候小孩子打人根本就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轻重。
三、语言表达贫乏。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无法适当地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四、家庭因素。
愤怒和惩罚笼罩的家庭,容易制造出一个“失去控制”的孩子。身处沉重生活压力的家庭,而且父亲或者母亲富有攻击性,经常以暴力方式表达他们的情绪时,孩子很可能具有很高的攻击性。
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会有不正确的认识,比如,他们认为攻击能有效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挑逗、取笑,认为攻击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而自尊过强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弱小,所以会经常遭受失败,但他的自我高度膨胀而且很脆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当某一行为的得不到理解时,就会很生气转而攻击他人。
父母不可鼓励孩子打架。父母怂恿自己的孩子打架,特别是孩子本身就有攻击性,这是完全不对的。
根据教育家的说法,打架的孩子各有千秋:有的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在家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跑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缺乏社会技能,不会打架,不会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还有的则是为了在同学中树立自己的权威,还有的只是单纯的模仿。
家长要做好榜样,平时要教会孩子一些恰当的社会技能,并鼓励他们利用这些技能来处理纠纷。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更不可对子女进行体罚。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