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如果孩子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家长该怎么做?
要理解校园欺凌的第一步,首先要弄清楚到底哪些是可以被称之为校园欺凌。
通常,校园欺凌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消极的攻击性、持续或反复的攻击性、两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因此,校园欺凌的特定的界定是:一种长期的,蓄意的身体接触,言语攻击或精神操控造成的损害。
而校园欺凌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团体,其所造成的损害常常是无法挽回的。主要有言语欺负、身体欺负、关系欺负、网络欺负、性/性欺负等。
从事件的地点来看,校园欺凌并非只在校园里出现,而是在校外,比如上下班路上和网上。
在校园欺凌中,由于被欺凌者威胁,或者觉得“丢面子”,很多受欺凌者会保持沉默,很少告诉父母或老师;而旁观的同伴,也会因为害怕受报复等原因而不向老师报告。这种现象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更为普遍。
当然,出现这些症状也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家庭发生了变化(父母离婚、分居,家里又添妹妹或弟弟等),学校出现了其他令孩子忧虑和烦恼的事情(受老师批评、考试成绩不好等)。
因此,不要急于做出结论,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可以向有关的同学了解情况,或通过周记来了解孩子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成年人。这样,在遇到不良事件时,孩子才愿意向你求助。
而这,也是你作为父母或老师的责任。
如果孩子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家长该怎么做?
1、家庭交流:赋予孩子信任、权利、尊严。
许多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在第一时间会自我怀疑,认为是自己不好,才会受到欺负,这会让校园欺凌的情况持续存在。
实际上,校园欺凌行为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
很多情况是,有些父母在家中打压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顺从,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很有可能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勇敢面对欺凌,学会保护自己。在孩子被欺负时,父母必须亲自出面,采取行动,联系老师,要求老师和学校有所作为,教育、惩戒欺凌者,决不能听之任之,任由孩子遭受伤害。
3、同伴关系:帮助孩子识别和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家长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发展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友好、支持性的人际关系。
当学生受到欺负时,还能与班级中的某些同学保持友好的关系,这将极大地缓解学校欺负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另外,家长还应该向子女说明,一个学生被孤立或者被排斥,也许是因为妒忌或者别的原因,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与别的学生保持友好的联系,使他们对同龄人的感情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如果你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尽快走开。
一个人遇到突发的欺凌状况,要尽快走开。通常,施暴者只是借机发泄不快,如果你没有反应,对方往往不会再纠缠。
如果对方突然出手或者追逐,请立刻向最近的人群奔去。
如果躲不过,就不能表现出懦夫的样子,所以,凶手总是选择实力不如自己的人。所以,你要保持坚定的眼神,保持冷静。
2、大声呼救。
当你遭遇了学校欺负,要敢于向老师、学校或权威机构报告,告知他们是谁,他们到底干了些什么,在何处,何时,多久,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如果你认为校园欺凌会危及你的生命,那么你一定要大声呼救。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