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青少年犯罪的“暴力化”越来越突出,压力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

发布日期:2022-01-08 浏览次数:

近年来,青少年人的暴力犯罪和社会危险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青少年人违法行为已成为危害校园秩序、危害学生生命财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犯罪的“暴力化”趋势越来越突出。

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公诉人赵颍在中国青年报上表示,在她最近几年所接触的案件当中,除常见的盗窃和“两抢”外,在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群体犯罪活动中,青少年使用砍刀、水果刀、电棍等常见的犯罪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根据西城检察机关的统计,在侵犯财物的案件中,80%以上都是带有暴力成分的抢夺。

另外,赵颍对媒体表示,目前青少年人的“杀熟”问题比较严重。青少年罪犯常常会挑选他们的同伴来欺负他们,即使是他们的同龄人。学校里发生的一些小小的冲突也会导致报复。

她指出,因为青少年人容易结交朋友,容易拉帮结伙,所以在作案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畏惧,因此,少年们大多依靠“人多势众”互相激励,通过帮会的互相传染来增强作案的心理和作案动机。

“在西城检察院办理的校园周边青少年人犯罪案件中,仅有两件为一人作案,其余均为共同犯罪。”赵颍说。

西城检察院青少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王媛媛补充道,“多人作案”的现象表明,青少年爱逞“英雄气概”,讲“哥们儿义气”,这也是近期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特征。

王媛媛举例道,在她经办的一个案子中,一名青少年喊上自己的两位好朋友偷摩托车,两位朋友仅仅因为“哥们儿义气”就答应一起犯罪。由此可见,同辈关系对于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影响重大。

二、压力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处副处长郑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压力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青少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差,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压力、矛盾、冲突,容易成为犯罪的导火索。”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越来越残酷,所有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没有停下来的时间,青少年亦不能幸免。”她表示,家庭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繁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就业压力,也压得一些青少年“直不起腰”。

“与成年人相比,青年人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受教育程度有限,不能正确地解决社会需要与社会制约之间的冲突。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面临比成人更多的心理负担,无法通过简单、冲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郑艳说道。

她告诉记者,一个真正的例子是:17岁的潘某,害怕自己的男友会为了家里的唯一财产而和自己的丈夫竞争,向“后奶奶”注射亚硝酸钠,想要将其毒死,结果被一名5岁男孩不小心灌下,导致中毒身亡。

“本案中,潘某长期与父母、外公外婆一家五口居住在一间50平米左右的小屋内,居住环境相对简陋,长期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激发了其作案的作案动机。所以,他才会用最简单,最可怜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

与潘某类似的十几岁孩子,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导致了家庭暴力事件。郑艳说,在青少年的各种犯罪中,50%的青少年都是身无分文,衣食住行都无法。同时,由于不知道罪行的危害,所以走上了偷、抢的道路,“也可以说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罪行。”

除了心理上的紧张,外在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乏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