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桩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是什么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如此凶残,他们是反社会人格吗?未成年犯罪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从其行为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反社会人格倾向共性特征是:“冲动”、“非社交”。其特点是:易爆发、无法预料的暴躁、暴躁、喜怒、易失控、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鲁莽、对社会、对他人冷淡。
这种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期,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很大,是我们应该特别加以防范与教育的。
如何鉴别具有冲动和反社会人格的未成年人呢?以下就是冲动和反社会人格倾向的鉴别指标:
1.当个人需要受阻时,易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2000年8月29日17时,昆明市某中学学生14岁的超然、大伟(均为化名)各带一把匕首,杀死同学的母亲王某。起因只是王某劝阻15岁的女儿与超然谈恋爱。
2.为人冷酷无情,藐视他人权益甚至生命。
3.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甚至被学校开除或因行为不轨而停学过。蓝极速网吧纵火少年合伙在外租房并逃学,脱离了常规的家庭与学校教育,使他们的偏差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与节制,逐渐由小偏差行为发展至违法犯罪行为。
4.对于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不后悔,没有罪恶。
5.经常作出违反社会准则的举动,在犯罪后毫无忏悔,多次毁坏公共财物或与人发生冲突,经常说谎、偷窃等。在三月二十五日,三个十八岁以下的孩子为了打劫钱,密谋杀害了一家店铺的老板。
是什麽因素导致青少年有「冲动」及「反社交」的性格?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主要的原因。
比如,父母离婚、幼时丧亲、缺乏亲情、家长的恶劣表现、被学校排挤和老师的排斥、不良的社会团体等,都是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和心理异常的外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义务阻止青少年产生不良人格,这是三方合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