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青少年暴力事件低龄化,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对症下药?

发布日期:2022-01-08 浏览次数:

甘肃省宁县公安局和教体局在当地一起8岁女童被2个男生殴打致死的恶性案件进行了报道。

从通告的内容来看,宁县、盛镇杨庄中学的一位校长和一位副院长被撤换了职务;宁县、盛学区的段主任被警告谈话,并要求进行深刻的书面审查。对两名学生实施暴力行为的家长应对其监护人进行“严加管教”,并对其负有法律义务。

从媒体上看,六七岁的少年殴打同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一件并不“新鲜”的事情,居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反映出公众对青少年暴力事件低龄化的焦虑。

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和社会帮教方面,是做了很多努力的。但少年暴力事件不“新鲜”的事实,说明应对青少年暴力事件低龄化仍然是一个社会难题。为什么青少年暴力事件出现日益低龄化的现象?

为什么小小年纪却会形成自私、残忍、缺乏同情心的性格和心理?对于那些“辣手摧花”的青少年,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的效果到底如何?面对这些疑问,既有的努力还不能让民众感到十分满意,特别是在少年暴力酿成悲剧的事件发生后。

青少年暴力事件低龄化,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对症下药?

其一,防范法治教育流于形式效果虚化。教育效果的检验,是不能仅仅通过搞没搞过来判断的。

学校里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出现了恶性事件,恰恰说明存在教育活动形式化、效果虚化的问题。单纯地处罚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建立更科学、更有效、更准确的效果评估和考核机制,来防止法治教育的形式主义、应付主义。

其二,重视和破解师长和孩子间存在的交流瓶颈。当下,很多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交流存在“梗阻”。如果老师和家长根本就无法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那么类似“严加管教”的责令也就只是“纸上谈兵”了,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第三,弥补校方在处理和处理校园暴力方面的不足。对于校园内的暴力行为,教师和校方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这既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一个治理问题。许多事情,若是能及早解决,就能防止更大的灾难。

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涉案人员的帮助,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拘留制度有所明文规定,但是我国现行的少年收留教育制度并不能适应我国近几年我国少年法律制度改革的迅速发展。

面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校园、父母的软性制约和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亟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入科学、专业的帮教方法,使其在帮教工作中更加活跃。

另一个悲惨的青少年暴力事件,让人感到惋惜。但是,我们必须要从个别出发进行思考,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尽早地把问题解决掉。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