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未成年暴力事件频发,为何不调整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

发布日期:2022-01-08 浏览次数:

近几年,中小学生群殴、虐待同龄同龄、乃至教师被教师殴打的报道层出不穷,引发了对学校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最近,李克强对最近学校园内的暴力事件做出了重要指示:学校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场所。高校校园内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对社会的伦理底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学者提出,由于少年少年的恶性犯罪事件不断增加,单纯地减少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不合适的,因此,应设立专门的少年司法队伍,引入社会工作者来进行少年的司法救助。

一、不能轻易调整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至2013年已突破50%,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用负刑事责任。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主任郭开元指出,一些尚未进入犯罪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本来是不赞成减刑的,但是调查了湖南邵东县命案后,我才知道,这两个小孩的犯罪手段非常高明,就算是调查员,也会被误判为经验丰富的罪犯。”

他认为,立法机关应该启动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查;即使不降低,也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弥补,比如规定“恶意补足年龄”等例外条款,“对未成年人犯罪要宽容但不纵容,不能等到养肥了再打。”

何兵不赞同这种做法,他介绍说,美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从9岁起就可以被送进教养所,甚至1997年曾有10多万青少年被收容,但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美国被教养所收容的青少年,出来后5年内重新犯罪率高达77%,“这些孩子基本上终生就在监狱里来回”。

二、成人社会影响青少年暴力观。

皮艺军是中国政法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审判研究所所长,从事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已有数年。他主张,对校园暴力的控制,应从“依规治理”入手,让同学们参加校规的制订、双方家长交流、恳谈会等化解矛盾的方法;再有,就是让肇事者在学校里做社会工作,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处罚。

北京市海淀区少年公诉科主任杨新娥,在十多年的青少年检察工作中,她发现,涉及到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工作很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却又忙于工作,无法和子女进行沟通;二是处于社会最下层,没有时间,也不懂得如何和子女沟通。在儿童的成长阶段,这种家族没有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也没有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世。

“在学校里,不良的网络新闻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郭开元调查邵东命案时,曾注意到,三名少年嫌犯在网咖里打过《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等暴力类网游,作案当日,由于身无分文,便将受害人的电话和现金洗劫一空,然后回到了网咖继续打。

郭开元认为,青少年的判断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交经历少,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往往会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攻击性,采取武力手段。

山东成思律师李金星表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孩子的主要精神特征是模拟,而在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里,孩子就会产生爱情,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他们的行为更像是一个残暴的社会。

“在这个世界里,暴力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概念,成年人世界里崇尚暴力和容忍,这样的错误思想肯定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