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最睿智的父母,教育孩子都懂这七个定律

发布日期:2022-01-07 浏览次数:

一、适当的否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包括小孩。

糖的合适,叫做需要,不加节食,是渴望;

购买的是需要,看见的是要购买的,这是一种渴望;

看动漫,就是一种需要,一种渴望,一种渴望。

众所周知,糖多了容易磨牙,看见了就想要花钱,总是看动画会损害眼睛。

可是这小孩并不了解,他只是觉得自己很爱,很渴望,还会用哭泣来要挟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实现。

他无法分辨自己的需要和渴望,而家长要做到的,就是在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时候,去抵制他们的渴望。

爱孩子可以,但是要有底线,无节制的满足孩子,这不是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无理取闹,并不能达到目的,再喜欢的东西,也要学会节制。

二、及时的赞美。

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一个自小被打击的孩子和一个自小被赞美的孩子,内在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父母要以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孩子,当孩子做好了某件事,要及时给予赞美,让孩子有动力去做得更好。

孩子需要肯定,来自父母的肯定会让孩子信心十足,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但是,赞美孩子不是无脑地夸孩子“聪明”“棒”,赞美也是有讲究的。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很严肃地提到:

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天赋是无法改变的,一味赞美孩子的天赋反而会让孩子被天赋困住。

父母要赞美孩子的努力、赞美孩子的坚韧、赞美孩子的创意、赞美孩子的态度。

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三、得体的批评。

小孩子总是会犯错误,家长们往往会对他们进行一些批判。

但是,批判不应该是用暴力的喊叫声,不是讽刺,不是羞辱孩子,也不是宣泄自己的情感,破坏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心。

马可连柯,苏联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

“批判,并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艺术,一种智力。”

首先,家长可以教导自己的子女做错事,但也要小心,不要在别人面前指责自己的子女。

家长要在无人的场合,先把自己的缺点说出来,然后告诉自己要如何去纠正,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子女更容易被别人的指责和教育。

其次,家长要让自己的子女明白,这是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自己的错误。

犯了错误,就该纠正,不需要总是纠缠不休。

家长可以很认真,也可以很严格,但千万别对自己的小孩撒气。

四、恰当的争论。

孩子,不成。有了争吵,就有了表达的权利,在家里也是一样。

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不应该是单一的,如果有一个人的意见,那就是有问题的。

家长要学会辩解,当自己的子女说了对不对时,要严肃地指出,不要随声附和,不论他说了多少“好好好”、“对对对”,不论对不对。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纵容,养成了一个以自己为本的性格,在家里只有自己,在外面也会对别人指手画脚。

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要让自己的子女去质疑,而放纵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家长们不可遏制的控制力。

一个家长,如果一味地要求、强迫、建议、支配自己的话,那就等于是在扼杀一个孩子的生命。

一个和睦的家庭,不仅仅有一个人的呼声,而且家长与子女永远都可以向对方提出请求,并共同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很好地聆听别人的意见。

五、必要的鼓励。

当年一部《家有儿女》,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当我们再一次重温这部剧时,依旧感慨万千。

特别是夏东海的教育方式,在现在看来都是值得我们父母学习的。

一次吃饭时,刘梅埋怨刘星功课差劲、排名倒数,化学和语文在及格边缘徘徊。

夏东海却看到了刘星的数学和物理考得不错。

除了学习成绩,夏东海还表示很欣赏刘星身上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变通能力。

在他的鼓励下,原本被妈妈打击的垂头丧气的刘星,也恢复了自信。

好的教育是唤醒,而不是改造。

其实,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藏在父母的嘴里。

父母越是贬低孩子,孩子就越不自信;

父母学会鼓励孩子的时候,才能唤醒孩子心中的自我认同感,他才会向你期待中的方向前进。

六、温柔的安慰。

当孩子委屈时、难过时、羞愧时,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温柔的安慰的亲人,而不是严厉的老师、冷漠的路人甲、吓人的狼外婆,更不是一个凶巴巴的看守。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一个护蛋环节,因为“张小马”被打碎,不想让爸爸伤心的天天选择了对张亮说谎,称被打碎的不是爸爸的鸡蛋。

后来在张亮的循循善诱下,天天承认了自己骗人,嘴里说着“对不起,打我吧”,并且伤心大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天天的哭泣,张亮并未阻止,而是安慰道:“给村长解释一下吧,没关系,好不好?”

在爸爸温柔的安慰下,天天很快停止了哭泣,还带泪微笑着安慰爸爸。

孩子有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父母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的负面情绪,强行要求孩子“笑”,而是允许孩子发泄,耐心的安抚孩子。

被父母接纳情绪的孩子,内心才会建立起充足的安全感。

七、有效的敦促。

一个孩子,就算他很聪明,如果没有父母的监督,他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在教育子女方面,永远别期望他们会有自知之明,因为每一个有意识的孩子都是家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严厉的监督。

人的本性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怕苦怕劳,而教育则是要帮助他们战胜这种本性,让他们变得更加自律、更加上进。

家长要给他们的子女加油打气,在他们决定要退出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压力。

不给他一点压力,他就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好。

你的子女就是你的子女,你要为他们的将来做打算,从内心深处去教育他们。

你可以教导他,但不能教导他,你可以教会他如何分辨,如何抉择,如何生活。

当家长很简单,但当家长却很困难,最关键的是,要时刻牢记:“教育是为孩子而非为己”。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