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认为,子女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她在家里什么都是为了她,什么都听她的,她的空闲时间都花在她的身上。似乎,教育好了,就是自己的工作,好了,就是自己好了,好了,就是自己好了。
“为子女而献身”,在家长们的心目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是父母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一、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陪伴。
正确的陪伴意味着家长要全心全意的陪伴,而不是一味的唠叨,盲目的攀比,甚至是不由自主的为孩子做出选择。
比如:
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都会说“自己的事自己干”。
可是,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小孩身上沾满了大米,穿着错误的衣服,或者拖了很久才将玩具放回原处,有几个家长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
渐渐地,家长们的双手变得越来越大。孩子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同伴相处,学习和未来要做什么。他们就像是一架直升飞机,时刻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为他们解决问题,防止他们犯下错误。
其实,父母可以为子女办事,却无法代替子女的成长。对子女将来的规划越完善,子女就会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陪伴孩子的本质应该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二、与孩子共同成长,亲子间应该是完全对等的关系。
所谓完全对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孩子施加精神上的伤害。以“我是你妈(爸),所以你要听我的”作为所有对话的开始或结束。
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父母往往太急于帮助他们,或者要求他们一出手就是正确的。可也正是这样,父母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机会,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有的父母,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却端着“家长”的身份,对孩子有着盲目的焦虑:
他们总是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
对孩子的陪伴,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和焦虑。
这类父母永远想不到的是,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
有见识的父母,往往具备:自身非常努力,也非常勤奋,有以此拼搏而来的经济基础,有后天他人和自我养成的教养,最重要的,是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平和,包括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他们知道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对等的关系。
三、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是父母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父母是他们一生的伙伴,是他们一起经历过风雨的人。
所以,当家长和小孩在一起时,一定要很卖力地奔跑,这样,他们才能跟上你的步伐。
我认为最理想的父母陪伴是:他们要和自己的孩子接触,努力的学习,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
在孩子们的眼里,父母是勤劳的,是勤劳的,是幸福的,是安全的。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会更加从容,不会惊慌失措。
毕竟,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得靠自己的双肩。孩子有自己的规则,教育也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所谓的教育方式和技能,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
很多时候,子女的教育,都是看父母对生活的理解,对陪伴的理解。
如果家长只关心日常生活,对新的信息、新的信息不感兴趣,甚至是直接的排斥,那么,他们就会远离自己的心灵。
但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只有家长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扩大和更新自己的世界观,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楷模。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