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立法

发布日期:2022-01-06 浏览次数:

家庭教育立法该怎么服务家长?如何监督家长?

“生而不育”、“养而不教”是当前我国青少年保护面临的两大问题,其中“养而不教”问题日益突出。家庭教育的立法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法律的底线与界限又是怎样的呢?法律有何意义?有什么问题要处理?我们到底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家庭法律?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主题。

但是,如果不能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过于强调和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操作性,很容易成为一种指导性的法律文件,导致家庭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教育孩子的责任,第一个是父母,当父母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国家和社会都有义务给予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但是,这个援助并不是代替父母,而是在帮助他们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罗爽指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辅导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重点是“为父母赋能”。通过明确国家、社会等相关各方在家庭辅导中的权力与义务,从而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立法要整合国家、学校、社会各方的力量,为家庭提供支持与协助,帮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高监护能力,以营造一个充满爱、自由、尊重的家庭氛围。”中国应用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代秋影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立法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家庭教育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支持。集中、优化全国各类公共资源,制订家庭教育辅导计划,整合专家力量,为广大家庭提供普及性、非营利的家庭教育辅导与服务。另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辅导。例如,一些家庭在养育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辅导,或者是长期的家庭教育辅导,需要专业的专业人员和社会资金的支持,立法上要强化监管,确保此类家庭教育的指导不会异化为学科类培训,同时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允许适当营利,以聚集专业人才,满足特殊家庭的教育需求。

家庭教育立法该怎么服务家长?

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家庭教育立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搭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各项措施还要进一步细化。

“草案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或推动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改为‘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但第二款规定的功能定位仍为指导和支持家长学校。这显然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直接服务家长、为其提供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核心功能不符。”罗爽建议,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体统筹和资源协调机构是更为现实和合理的制度选择。

“下一步,政府确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是什么,具体要开展哪些工作、如何这些机构能够统筹辖区范围之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等等,立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苑宁宁建议,以县为单位,确定一所公办或带有公益性质、主要靠财政支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依托各种不同的场所,在全县范围内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成以点带面“总—分”的相对健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在中南财经政法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讲师叶强看来,家庭教育立法将更加突出政府责任,更加注重对家庭教育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他认为,家庭教育立法要解决具体问题,应明确家庭教育立法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同时,家庭教育立法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共同参与,由教育行政部门负主要责任的监管体制,并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立法建立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市场提供的有偿家庭教育服务以及志愿机构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鉴于学校指导在家庭教育服务中十分重要,叶强建议单独作为一章,并就家长学校的法律地位、构成以及活动范围作出专门规定,还应当补充城乡社区在基层家庭教育服务中的作用,做实社区。此外,还要解决家庭教育事业的投入问题。

如何监督家长?

家庭教育的边界问题,一直是家庭教育立法的焦点。

草案二审稿在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检法机关可责令有关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再次重申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此,一些专家认为,家庭教育立法中有关强制性家庭教育指导制度有待完善。

“家庭教育立法是专业化、具体化的,不能只局限于对现有的法律条文的重复,而应该着力于制定具体的制度设计。”罗爽提出,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实施强制性家庭教育的条件、机构、程序和核心内容。她认为,这个系统的实质在于引导和支持特别家庭,而不是代替父母的教育职能,所以不用担心过分干涉家庭,反而是对公共权力的约束。

“无论它的名字是什么,都要坚持法律的基本原则。”怎么才能增强?这是一种责任。

“当前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当父母或监护人没有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或侵犯时,应对其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现行法律,检察机关可以对家长进行训诫,责令家长接受家教。

“但是,该草案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有关部门下达了指令,但是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仍然不能尽到自己的义务,不愿意接受教育,那么,法律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导致了责任的断裂性,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家长来说,没有任何权威、强制力,会在实践中形成困境。”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