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叛逆孩子管教学校!

为什么要重视家庭教育?如何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战略定位与功能

发布日期:2022-01-06 浏览次数:

家庭教育最,影响的一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理念、任务、方式、方式都是随著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尤其是随着教育进入新世纪,家庭教育在学校、社会教育、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家庭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

第一,家庭教育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任务。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治理国家。《礼记·》中说:「所谓治理国家,首先要齐家者,没有一个可以教导别人的家庭。一国兴仁,一家之言,一国兴。”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民族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们要加强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密切联系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这些短语对国家、民族、家庭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英国学者赫胥黎曾经说:“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世界的根本在于家」。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爱国与爱家的结合,要将家庭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在一起。四亿多户人家的智慧,凝聚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有力推动力。

第二,家庭教育肩负着社会进步的使命。

黑格尔说:“家庭关系是人的最初社会关系,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以千千万万良好家庭建设推动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责任和使命的殷切期盼。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社会生活的最初形式。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人,决定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1966年,美国著名的《科尔曼报告》在收集了60万学生的调查数据后曾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质是由父母决定的,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不仅教知识,更要育品德,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庭教养、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缩影。新时代家庭教育就是要在培养孩子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在践行责任、亲情、忠诚、奉献等理念下,在推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让家庭教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点,肩负起社会和谐进步的使命。

第三,家庭教育具有协同育人的作用。

人类社会经历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到了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时代,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确保学校的成功,我们必须着眼于社会和家庭。”日本在其《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报告》亦提出「若教育是一条长河,或许家庭教育便是这条河流中最纯净的一滴清水」,「单纯依赖学校,很难培养青少年的个性,所以,把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直接体验,就变得特别重要。」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要探索协同协作、共建共育、共享的大教育模式,探索教育“和谐共振”的新路径、新动力。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并对其在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一个社会的事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学校要承担起对学生和学生家属的主要责任。父母要遵守学校的教学安排,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发挥,与学校合作,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作用依赖于教育与家庭的连贯性。唯有校方与家人志趣相投,心意一致,行动一致,方能使孩子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没有这样的连贯性,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程序就会像纸糊的房屋那样坍塌。”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要从人才强国、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战略高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战略定位与功能,从国家立法、政府职能、教育投入、部门责任、社会分工、舆论宣传等多个层面,把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相互协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形成整体性、系统性、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

搜索标签:

官方微信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