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来,他们看到了很多关于“双减”的报道,有的说股票市场的悲催,有的说教育机构的担忧,但很少有人从孩子的父母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一次与过去的教育改革不同,这次是由政府来做,旨在减少生育率、教育费用、减轻学生负担。
我想,许多父母在看到“禁止让父母检查作业”时,一定会非常高兴。但,这一条,却是最难执行的,因为,这个任务,最重要的,就是“人”。
老师不需要家长来看作业,他只需要在微信群里发一张“A的学生学号”和“D的学生学号”,就可以让学生的父母自己去查作业了。
这个条件,必须经过老师的同意,才能执行,如果一个老师满腔怒火,那就是受害者了。相信政府会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因此,对于这一点,父母们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有变化是好事,没有变化也是正常的。
很明显,这样的大动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和教育理念也要适应,接受新的挑战。
孩子的空余时间怎么办?
首当其冲的,在严格规定回家作业量、取消“补课班”之后,孩子多了不少空余时间。而咱们家长最大的挑战是,这些多出来的空余时间,不能全部加在“电子屏幕”上。
以往,为了让孩子少看手机、充实生活,许多家长是靠着“多报班”来解决的。以暑假为例,语数外加上一两个特长班,有条件的家庭再报个“研学旅游”,剩下时间写写作业,留给“屏幕”的时间就不多了。
但是,“补课班”不在了,家庭作业也少了,那他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和你一起玩,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你的孩子“轰出去”,这样你就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在外面玩,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大一点的,让他出门不要带手机,带个手机手表就行。”
在此期间,孩子的大脑将会更加均衡,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谈判能力等都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尤其是男生,如果把精力用完了,他们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坐着,专注起来。
当然,在家里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孩子自己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需要家长更多的参与,至少您要把孩子要读的书都读一遍,才能跟孩子聊起来,推动他的阅读习惯。
孩子成绩落后怎么办?
当孩子成绩落后了,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是“送去补课班”,好像钱花了,心理就踏实了。
如今补课班没有了,孩子成绩落后要怎么办?
有条件的家庭当然还是可以找家教,但是一方面经济成本更高,一方面好老师难找,面对孩子跟不上,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咱们需要理性地分析一个问题: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根源是智力问题?还是情绪问题?
如果您觉得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得很“笨”,那并不是说他的智商低,只不过是在传统教学中要用到的哪些维度的智力不出众。
上世纪80年代哈佛的一份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八个维度:语言,音乐,空间,逻辑,运动,自然,内省,人际。
换句话说,孩子的逻辑和语言智能可能并不高,但他的运动、自然、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智能却是非常优秀的。
我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应该多注意他的闪光点,不要去抓住他不擅长的地方,要帮他找出适合他的发展道路。
不要将50%的中考分流视为“淘汰”,而将其视为一个机会,使其发现自身的真实价值。这大概是我们这些家长在这场变革中,最重要的一点。
假如,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智力都没有问题,但却假装懒惰、自暴自弃、逃避学习、逃避责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习惯无助”引起的情感问题。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