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的家长都会主动学习。
05没有生来就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家长,也没有一位无需学习的家长。
一位好妈妈甚至说:“许多人都觉得我很放松,说你们的孩子太好了,可以不去管,但实际上,我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有一只眼睛是开着的!”
好妈妈要防患于未然,而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就是孩子的问题很大,老师都跟她谈过了,她却不知道。
二十一世纪,资讯社会要求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所有的工作都要求培训、考核,但好像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受培训,好像就能自动上岗,永不失业。
每个人在为人父母前都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如何成为一个家长的知识,并且尽可能地尽早地、充分地准备好。
二、好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
我遇到了成百上千的好家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的教育。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三、好的家长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四、好的家长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优秀的学生成绩固然是由教师带来的,但是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中,优秀的分数却在不断地被家长们的汗水所浸湿。
五、好的家长愿意与孩子沟通。
孩子进入初中、高中后,家长们普遍感到与子女的交流困难。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妈妈之间的矛盾比较多,这不仅仅是由于他们内心的不安,同时也是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子女要面对学业的压力,妈妈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这就更加需要加强交流。
优秀的家长大多在这一点上表现出色,他们能很好地进行交流,这三个原则是他们自觉遵守的:
第一步是聆听,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们的真正含义。
第二步是了解,即从孩子的观点思考是否合理。
第三步是忠告,理性的孩子未必会做出正确的行为,所以家长们在这方面要给出忠告。
三个阶段中,家长最不擅长的就是聆听。
六、好的家长重视良好的品德。
智慧不是最重要的,是意志,胜过智慧的,是心胸,而不是心胸。
可惜,如今人们不太注重道德,反而越来越不注重道德了。而说到心胸和志向,则是家长不愿意听到的国外奇闻,因为这跟现在的考试成绩没有关系!
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优势。我们读到人物传记时,往往会被主角童年的非凡经历所深深打动,因为他的成功动机对他的影响很大。
意志、胸怀、品德这些最主要的要素,并非由家长的“显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而是透过家长的行动,也就是“潜教育”。
培养一个大心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多读一些经典,多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让他从一个伟大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去看待自己。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