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四种模式,快来看看你家的教育属于哪一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需要有多少满意和了解?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否也很明确?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曾将教育模式分为四大类: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漠视型。
赶快来看一下你们的家庭是什么类型的。
一、疏忽型。
忽略型家长不会对子女提出太多的要求,也不会对他们的子女提出太多的要求。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她会变得非常的冷漠。
特别是在孩子们请求和他们一起玩、陪伴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变得非常不耐烦,甚至会表现出不耐烦。
由于忽略的教育模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是四种教育中最不受欢迎的一种。
长期受到父母的冷落,缺乏家庭的温暖,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孤僻。没有得到关爱的人,就不会去照顾别人,也不会去想别人。
尽管父母的辛勤劳动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但在成长阶段,父母的陪伴要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二、溺爱型。
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少或者根本没有,但对于孩子的需求却是一应俱全的满足。
虽然给予孩子的爱是足够的,但是因为约束力的缺乏,放任孩子肆意妄为,也被认为是不太合适的家庭教育。
商场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孩子因为索要没有得到满足,就歇斯底里地大哭,摔东西,撒泼打滚地闹。这往往是平日里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的结果。
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看到他们发脾气的表现会觉得有趣,所以都不会严厉地批评制止这种行为。但是父母的纵容,会慢慢地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我要的必须得到,我说的都是对的,我是最重要的。
这种错误的认识,会使孩子在长大后会表现得极为自私而受到社会的排斥。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男孩大概七八岁左右。因为家长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便大声地辱骂家长,随后还对长辈大打出手,拳脚相加。
还有一个视频,三轮车上的男孩子发脾气,抓着母亲的头发使劲地摇晃。被揪头发的那种疼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
但是,令人唏嘘的是,几段视频中的家长既没有反抗,也没有制止孩子,而是选择了默默地闪躲。
但是,这样的默认会使儿童产生错误的想法。以后,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只会越来越过分。家长们的一时纵容只能使他们的脾气变坏,一旦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很容易冲动。
而被父母宠坏的小王子,则是被父母安排的服侍。时间一长,他就会失去自立的能力,甚至会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做不了什么。
溺爱子女的家长确实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子女身上,但这种教育会毁掉子女的一生。
三、专断型。
专断型父母对孩子的需求采取忽视的态度。但不同于忽视型教育的是,虽然他们也时常表现的冷漠,易怒,但对孩子的要求却十分的严格。
这种教育方式类似部队里长官对士兵的态度,是以命令为主导,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这种教育的比前两种稍微好些的原因是,孩子在步入社会后会因为曾经严苛的教育而很少有反社会行为,但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却有着不利的一面。
在综艺节目《一起出发吧》中,杨烁对于儿子的教育曾受到很大的争议。
在节目中,他动辄对孩子大吼大叫。一次因为孩子背诗声音太小而体罚了孩子,被很多人指责他的教育粗暴。
其实孩子背诗的声音小,本来就是因为长期受到家长的责骂而害怕的表现,现在又因为声音小再次被责骂,孩子心理会更加恐惧。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种家庭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也会因为曾被家长长期训斥而变得不敢说话,在社交中也显得畏手畏脚,害怕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形成自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
事实上,独断专行的家长们对子女的苛刻是一种“失望”的情绪。不过,你要明白,你越着急,反而会适得其反。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性格,从而指导他们。
四、民主派。
在心理学中,所谓的“民主”,就是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很高,同时又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爱和规矩”必须要有的。
家长会主动去了解自己的世界,平时的教育主要是鼓励和帮助,也就是积极和民主。
有了父母的细心照顾,也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地生活,不依靠父母,在有需要的时候,还能获得父母的全力支持。
这种教育,可以让他以后的人生,学习,待人接物,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它是四种教育模式中最理想的一种。
当然,也有很多家庭,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家庭。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正如泰曼约翰逊所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子女,而不能胜任的家庭教育,培养不合格的子女。」
假如把小孩比喻成一艘船,我们就盼望他们能航行到另一个快乐的地方。在他们得意忘形的时候,应当给他们带来暴风雨的挫败;在他们迷失的时候,给他们引导;在他们努力前进的道路上,给他们一片平静的水面。
在实际教学中,父母必须针对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