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已经说过,这是一项对家长有利的法案,同时也为家长在实践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的辅导方式,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正式的育儿指南》。
攻略一:亲手抚养孩子,强化父母的陪伴。
这一条主要是为了解决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够,特别是在家庭中的陪伴质量较低。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纠正观念,陪伴的时候要有陪伴,要与孩子有正面的互动。比如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你往前走,你往后扔,我接,你拿着,你看,你看,我猜,看电影,一边说,一边聊天。
要对孩子的情绪需要做出有效的反应,尽量回答问题,不要让他们自己去表演。当你的孩子在玩乐高游戏时遇到了困难,你要给他一些鼓励和帮助,当他在阅读的时候,他会问很多问题。
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把你的精力放在你的孩子身上。例如设定一段固定的亲子相处时间,没有别的安排,只有一个人陪着孩子,24小时不用手机,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在草坪上踢足球。
攻略二:一起参与,扮演家长的角色。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丧偶”育儿问题,特别是“爸爸”的缺失。
具体可以这么做:最基础的一点是“存在”。
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生育是妈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这是父母的责任,父亲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用实际行动来提高存在感。从妻子怀孕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做着妻子的检查,和胎儿说话,为即将出生的婴儿做好各种准备,学习新手爸爸的基本技能。
孩子出生后,和妻子一起给孩子换尿布、陪孩子起夜等,参与孩子的重要成长过程,尤其是一些艰难时刻,更容易培养出深厚的亲子感情。
最重要的一点是“差异”。
充分发挥男性在育儿中的特长,比如树立规则、建立秩序,让孩子感觉到父亲的威严,与母亲的慈爱相配合,实现平衡教育。
比如带孩子做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游戏,像举高高、竞技足球等,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冒险精神,从而让孩子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沟通。
除了父亲要主动努力外,母亲也必须学会放手。
让爸爸有机会去尝试和尝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爸爸的角色,当他们取得成就时,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在困难的时候要多支持,让他们成为一个父亲,让他们有一种责任和荣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乐意奉献,更加自信地投入,最终实现家长的共同参与,帮助子女的健康成长。
攻略三:把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来教育孩子,尤其是与他们一起参与的活动。下面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场景,让我们来体会一下。
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小孩却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于是,父亲对小孩说:「宝宝,我们等著妈妈来吃饭,好吗?」
晚餐开始后,小孩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摆到面前。然后,她的母亲对他说:“亲爱的,你爱吃的这个,爸爸也很爱吃,我们能不能把他放在餐桌中间,和他一起吃?”
这一过程就像照相机一样,在用餐时要感谢厨师,在心里要有别人,不要自私。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