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小孩在玩耍的过程中,他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你只会玩耍!赶紧读书!赶紧做功课!”
做了家庭作业,看着自己的小孩玩,就会被老师们加点题,多交点家庭作业,这样,他的游戏就被压缩了,只能靠拖延和拖延来获得休息。如果孩子拖延时间,他就会受到更多的惩罚。
当小孩做功课时,总是会有一个人在一旁看著。这种不受人信赖的滋味,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当他做完功课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学生抱怨说:“你看,你的笔迹不对,不是那个,是那个!”“我已经告诉过你一百次了,你为什么还不记得?”“你的铅笔都掉光了,你就不能把它刮掉吗?”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杯子被端了过来,一个盘子里装了一碗水,一个盘子里装了一份果子,这让这个小男孩的注意力又被转移了。
孩子厌学,学习不好,没有人指导,有的只是严厉地训斥,所以,他对别的科目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你是不是傻啊!连这种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都教过你几次了?你要是不能学会,我就别想着睡觉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给学生做功课的过程中,是不是也会发生?平时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到做功课,就乱成了一锅粥。
俗话说:“爱之深重,责无旁贷,我们对子女的疼惜和期望,对子女的要求也就更高。”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使用了错误的方式。
对于厌学孩子来说,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第一,厌学孩子需要的是爱,是对他完全的接纳,是来自父母的认同,而不是对他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第二,厌学孩子需要得到安全感、自主感和价值感。这样,孩子的内在动力才会被真正激发,他才不会厌学,才会去主动学习。
为人父母的我们,是时候去改变了,想要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本书值得一读。
第三,厌学孩子需要正面引导。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被卡住,不是挨一顿尅,就是得不到支持,所以,他会有深深的无助感、挫败感。
孩子不喜欢某个授课老师,听不进他讲的课,没人给他恰当的引导。
爸爸妈妈天天吵架,家庭环境嘈杂,或者爸爸妈妈酷爱麻将,却指着孩子好好学习,他怎么学得进?
在学校被欺负,搬了家,转了学,被人冤枉……孩子内心孤独、恐惧、深感无助,却得不到有效的支持。
第四,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节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进程,有的学到就可以输出,有的学到了,还需要慢慢消化,但是学得扎实,还有的前期进步缓慢,但是后来居上,可是,他们都被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与评判……
上述种种带给孩子的感受与体验都是不愉悦的。于是,孩子的大脑被蒙蔽了,它无条件地认同了学习是不快乐的这个观念,也开始本能地回避让他感觉不好的一切。他甚至忘了,他曾经有过那么多快乐学习的美好时光。
学习的体验不好已经是一种伤害,与此同时,仿佛生怕厌学孩子意识不到学习是苦,是不快乐,还不断有人给他们灌输,诸如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刻苦学习,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只能……无非都与苦相关,与压力相关。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儿童最终接受了“学”和“乐”的矛盾。到了最后,这种思想会渗透到他们的脑海里,影响到他们的后代。
有些人模仿了别的家长的教育方式,强迫自己的厌学子女读书,但最终却是事与愿违,让他们从小就讨厌读书。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害怕自己的子女会因为学业而受到伤害。
他们会强调要让他们开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上学,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会尽量推迟一天的时间。或是让他在童年时尽情玩耍,到了学校才知道自己的子女没有工作,之后就会懊悔不已。
青少年教育学校总结: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学习新知识时,我们感到愉快。因此,读书很开心。为何?人类对未知充满了畏惧。我们不能肯定这件事会带我们去哪里,也不能肯定这件事是否会让我们感到不安。
所以,越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深,越是不确定,越是安心。这是一种直觉。因此,事实上,人类天性就是喜欢读书的。我们只是在受到某种消极情感的支配下,学习能力就会下降。
静下心来,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特殊的快乐,那就是学习一些事情。或许,我们将要学习的东西,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但我们喜欢,就想要学习。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