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告别时,要干脆利落,说过“妈妈一定来接你的”,立即离开,这样的“放心离开”,才能让孩子“放心在校”,妈妈的不焦虑,才能让孩子更容易度过焦虑期。在孩子放学后,家长不要引导孩子的“悲情戏”,比如,你们老师发脾气了吗?等,而是和孩子谈“你玩了什么游戏”“你学了什么新技能”,配上一些评价“哇,真好玩,你能教我玩吧”等,让孩子有收获感,愿意去上学。
1、要懂得看孩子的长处。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先看看他的原因和出发点,比方说孩子倒水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这时家长就不要说孩子了,相反的要夸奖他,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怕失败
这篇文章来自一位曾经休学孩子的妈妈,曾经一直是“别人家孩子”的儿子,突然不愿上学,这突如其来状况宛若晴天霹雳,把家庭父母带入痛苦的深渊。父母从不能接受现实到积极寻求方法,认识到能拉出孩子的只有父母的学习和成长后给予孩子正爱的滋养。几经周折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落地的方法,父母在自己身上狠下功夫,成长自己,不言放弃,有效的支持到了孩子,孩子绽放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妈妈活出了自己,家庭回归幸福!
因为学生家住得比较分散,远的地方开车盘山就要半个多小时,因此大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周一到周五住校,年纪最小的刚上小学一年级。孩子不太会洗头、刷牙,也不知道就餐、说话的礼仪。随后,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教育”课程,比如全校学生在水龙头前一字排开,一起学习怎么洗头。一时间没有掌握要领的低龄孩子,就让学习能力快的高龄孩子再多教几遍。考虑到孩子之间家庭条件有差异,学校通过汇聚社会力量,将这群孩子进校后衣食住行“包干”。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