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母亲生活中充满抱怨的最大受害者,他们长时间吸收了母亲的焦虑、坏脾气、怨气和消极情绪,对母亲情绪产生的不安更加严重,焦虑的程度甚至比母亲还高。
除此之外,还有新的干预任务:在入学后,家长根据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以及需要支持的程度,对在学校里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孩子是否需要陪读?是否出现问题行为?是否可以参与小伙伴间的集体游戏?学校非知识学习的活动也不能忽视,比如值日、课间广播体操、运动会等,像上干预课一样,将日常技能作为干预课题一遍遍练习。
这一切在上初中后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有了叛逆情绪,时常会有毛毛细雨,但无伤大雅,窃以为叛逆期也不过如此。但是从初二升初三那个暑假开始,突然变得狂风暴雨一般,学习也没了兴趣,开始沉迷电子产品,严防死守也没用,玩起游戏来就六亲不认。本来前两年成绩还不错,上了初三,成绩一落千丈。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双方情绪都很激烈,感觉无法沟通。他总说到了初三下会努力的,结果到了初三下,对学习更厌烦。那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也开始怀疑这么多年引以为傲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是否妥当,感觉有深深的挫败感。
有人认为这个转型就是给家长制造焦虑啊,也不就意味着想让孩子变优秀,父母就必须要优秀嘛。试问谁家不是双职工家庭?为了赚点钱还房贷、车贷就已经很辛苦了,还要花时间重新上学,那要老师和学校是干什么吃的?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