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不愿上学。上课时从不动笔,更别说完成家庭作业了,与同学不交流,一个人除了去厕所,就是呆坐在座位上。看到孩子的这种状态,我有空就和孩子交谈、沟通,和他做朋友,了解他的思想。经过多次了解,孩子始终都认为:“上学是父母逼迫自己的,上学没用,自己将来想当厨师。”说实在的,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感到痛心。我在想,只要孩子在我们班,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去拯救孩子,让他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的状态。
我觉得与家长沟通要抓住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边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十分重要,有各自的作用和定位,是无法相互替代的。学校教育起了主导的作用,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了“根”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孩子痛苦了吗?痛苦了,特别痛苦。但是她即使在已经感到痛苦的时候,都没有说出“我要去上学”。最后同意去上学,基本就是绝望了,出于求生本能,说出了要去上学。因为不说,可能怕渴死。到这时候,家长却以为问题完美解决了,他们从始至终都没好好问问孩子,到底是为什么不想上学,然后一起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也没有试图让孩子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我们上学的意义是什么(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天两天找到的,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家长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去做)
我们知道,近视眼的形成,多数源于孩子们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但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盯着电子屏幕,并不一定表示孩子们会被“眼镜支配”。现在的问题与现状,在于沉迷于手机和pad的青少年儿童越来越多,但这其中却少有人能够养成科学护眼意识!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