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对疫情的变化并不敏感,反而对家长的情绪更为敏感。在疫情居家期间,孩子的焦虑和不耐烦往往是由紧张的家长造成的“次生焦虑”。学龄前孩子的情绪调控能力较弱,作为家长只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才能更加稳健地应对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
教育“双减”之后,孩子的学科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完成,每天回家除了练习扬琴,还要练字、阅读,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愉快玩耍。”但这种没有作业的状态,也让侯女士有一些迷茫,“孩子的未来会不会变成‘开盲盒’?现在不让排名,不能客观的知道孩子的水平和升学的实力。有时候,我还是有点迷茫和焦虑——不知道孩子选择的、我们选择的对不对。”
特别是班级里已经有一半同学提前预录,我们明显感到孩子有焦虑、泄气、自我怀疑的情绪和倾向。这个时候,家庭氛围很重要,家长要主动给孩子加油鼓劲,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避免过度焦虑。二模三模后孩子的自信心慢慢恢复。
讲座上,邹老师结合多年积累的家庭教育经验以及生活中典型案例,以“了解你的孩子”为课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教广大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孩子出现网络成瘾、逆反心理、厌学、情绪不稳、社交恐惧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讲解,使家长们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座还采用互动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讲解家庭关系中和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构建技巧。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