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反映出了很常见的社会问题:农村家庭的父母大多为了生活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守在老家,自己辛苦挣钱供孩子上学读书,但孩子却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甚至与父母反目成仇,走上歧途。
在参与“家校共育”之前,作为家长,如果在远离学校氛围、不了解学校的情况下可能有一些焦虑:老师是怎么教孩子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反馈等。然而,当我来到学校时,我看到很多暖心的画面,比如:有位外教老师每次跟孩子说话时都会蹲下,跟孩子处于一个水平线,让我感到孩子是被充分尊重的。还有一次,我看到校长叫住一个从她身边经过的孩子,给她梳辫子,这让我感受到青苗特别紧密、亲切的师生关系。这一点也是我参与到学校后获得的最大的定心丸,让我觉得:孩子在这,我就放心,也打消了很多焦虑。
从古到今,从城市到农村,每个人都重视读书学习。我的父母就很支持我们姊妹几个上学,不管他们再苦再累,也不让我们辍学。均为农民的父母,供养5个孩子上学,在农村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当借不来钱的时候,父亲就向银行贷款,年年贷款交学费供养我们上学。当父亲向别人借钱或者贷款的时候,很自豪的说:孩子上学急用钱。70多岁的老父亲,每当说起几十年前贷款上学的往事,还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家庭保护、家庭教育仍是重中之重,而对父母“持证上岗”的关注,恰是反映了公众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张达看来,其实不必过分解读“持证上岗”,关注点应在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掌握科学的育儿之道,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父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