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孩子上学,只是从众心理,在学生时代这个年龄段,其他孩子都在上学,自己不去上学就显得格格不入,若排除掉因从众心理上学的孩子,真没多少孩子愿意去上学。
家长的教育支出减少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家庭作业在学校通过“5+2”课后服务就已经完成了,这正是“双减”政策获得家长满意的根本原因。
谈谈我的亲身体会,去年我的表妹上高三,因为学业压力大,又因为是住校,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每次上学都说肚子疼,不想上学,去医院检查也检查不出问题,这样陆续在家休学一个多月,父母都着急上火。我给孩子家长的建议有三个,首先是不要坚持继续让孩子上学,考虑改变一下生活环境,我把孩子接到家中住了三天,去海边去花园游玩,去放风筝,在游玩中放松身心。第二是交流谈心,我们不谈学习,大多谈人生价值和如何看待压力等问题,结合她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到了第三天,孩子就要求回去上学了。第三,让家长陪读,与孩子共同分担压力。去年最终孩子考过了一本分数线,还是比较成功的度过了一次人生难关。
早上值班的时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愿意入校。听门岗说这个刚转来的学生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总是班主任老师来了,哄半天才进班,要不就是死缠着妈妈,有时就无法上学,妈妈带他回家。为了他,妈妈是把工作辞了又找,找了又辞。班主任和班里的同学也都没有欺负他的行为。那天这种情景又一次上演,俩人已经争执了半天。妈妈说那咱不去吧?你看学校多好,又能学习又能玩了,孩子还是不愿放手,妈妈又说我还得上班了,要迟到了,不上班,去哪给你买玩具。快进吧!说的过程就是推的过程。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妈妈特别想尽快摆脱孩子。而孩子拼命挣扎不想离开妈妈。你能看到此时的孩子是弱小的,无助的。妈妈是焦躁的,无奈的。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