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的事,常常接到学校的电话,应该让你很烦躁,很有压力吧?而且我听孩子说,你还独力带三个小孩”。我不等母亲开口,随口问了一句。“对啊!真的很累。”那一刻,我看到妈妈原本僵硬的脸部线条、紧绷的肩颈,明显松了,开始细数三个孩子,尤其这个老大的学习状况让她多操心、多头疼。我静静地听着,感受她话语里的无力、担忧,与隐含的焦虑。突然,我听到原本静默的父亲开口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叫你不用专程飞过来找我,你偏不听!你自己看看,每次你一过来,孩子就出状况,或是不上学!我又不是不回台湾,真不知道你究竟在急什么。”
教师是家园沟通的主干力量。幼儿园注重教师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技巧,重点培养幼儿园家庭教育骨干教师,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专业性、科学性。具备家庭教育基础的教师可以帮助家庭解决儿童成长中的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更能建立有效和长期的情感链接。
把常用的学习物品,如水杯、书本、文具、书包、口罩、纸巾……列好清单,贴在门口,出门上学前逐一对照。临时需要带的物品,如昨天下发的试卷、需要交的现金、昨晚完成的手工等,提前列在清单备注栏里,或者记到单独的备忘录、记事本上。养成这种好习惯,不仅能解决上学健忘症,对于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干好工作,做事讲究计划步骤,也大有帮助。
学校开展了“九年一贯衔接互助式”主题家庭教育沙龙,达成“专家师生家长同台”“家校社多方共育”教育效果。沙龙聚焦义务教育衔接关键年级家庭教育的焦点问题,由6、7、8年级的学生、家长、班主任及心理教师、家庭教育专家同场共议、互助成长。“专家师生家长同台”,实现“面对面”“多角度”无缝沟通和“专业引领与实践指导”的无缝衔接,助力焦点问题高效解决;“高中低年级共议”,实现“过来者回头看”“当事者解谜团”“后来者早预防”的衔接互助,助力亲子积极自主成长;“家校社多方共育”,营造“多元聚焦”“资源同享”“和谐共促”的生态环境,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