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咨询的过程中,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发现,在这些寻求帮助的家庭里,其中半数以上存在着这些共性:三口之家,有一个上中学的、成绩下滑或厌学的男孩,母亲特别焦虑,父亲在孩子年幼时较少参与教育孩子,家庭关系的现状是孩子和父母疏离,父母一致认为孩子需要改变。
前面一大段没有错,而且很多学校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但后面一段我就不懂了。承认了老师不能左右学生智商和学习态度,后面又问为什么要补课?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怕不是个“九漏鱼”吧?补课不是家长决定的吗?(键盘侠不要扯什么老师故意在课堂不讲重点,有本事去学校听听老师是怎么上课的)难道老师尽本分教孩子,孩子就能学得很好吗?借用流行的一个梗送给这位仁兄:老师用5G速度讲课,孩子却在断网状态,老师讲再多有何用?
发现大概十天前,国家发布了一个文件,里面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这是导火索。
那时的孩子上学基本不要大人接送,几个孩子一齐相跟着就去上学了,那时的少年衣着大多都有补丁,因为是缺少布料的年代。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