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出生在互联网环境下,享受到现在社会的一些便利外,接收到的诱惑也比较多;很多家长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条件陪伴孩子,直接把电子产品给孩子准备齐全了,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加上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让孩子对电子产品比较沉迷,经常会有发生未成年利用父母的手机给游戏充值的新闻,这一现象更加深了很多家长对游戏的固有偏见。
咱们可以使用报纸、纸张制作的纸棒,对孩子小惩大诫。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制作一个纸棒,并为其命名为“警示棒”。然后家长告知孩子制作警示棒的原因,让孩子了解,父母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个棒子,作为惩罚。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用小木棍、小尺子,同样作为“警示棒”,放在固定的位置作为警惕。警示棒只能用来打孩子的手心,切忌打到孩子的其他部位,避免失手误伤孩子。
学生众多压力之中,有一种压力来自家长,现在的人们喜欢称之为“焦虑”,而家长的焦虑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有的老师会对家长说,“孩子成绩不好、心理不好、表现不好,关键在家庭,不能依赖学校,家长要对孩子做好引导”。可学生一旦成绩优异,甚至拿了知名奖项,老师则会说,“学校为了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汗水,老师为孩子的成长更是白了头发”。鲜有提及家长的默默付出,更是极少有人会感谢家长向学校输送了一位好学生。
编者按:9月25日,十三育龄童·中国式家庭教育公益平台举办“双减”政策下家庭和家长的“加与减”公益讲座后,反响热烈。现根据录音整理,分三次连载,方便读者阅读。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