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心路历程,而这样的经历,更多的是让家长们的心理成熟起来。采访中,很多家长怀念自己小时候上学,没有择校,没有补课,没有那么多焦虑,可是轮到自己孩子上学,焦虑成为了社会“通病”。可是真正国家动手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的“铁血”政策出台后,家长以及社会反倒有些不适应。
比如:年轻父母们详细陈述了老人带孩子如何包办溺爱,导致孩子有许多毛病,后面提出的问题却是:“这种情况下,我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也有不少家长,他的孩子遭遇了学校老师的冷暴力,导致孩子厌学。家长不去想办法向学校反映,解决老师的问题,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师沟通的努力,却想着“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再厌学”。这样的逻辑经常遇到,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对,伤害了孩子,却把改造的矛头对准孩子,指望动动嘴皮子说点什么,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状态,这怎么可能呢?
以前一切正常,可从初二开始,儿子很少跟父母交流,学习成绩一直在下降。晚上不做作业,沉迷于游戏及其它电子产品。高中前两年住校。
同样是对待一件事,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一味的高压政策并不能教育好孩子,一味的迁就也做不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只有做到感同身受,才能与孩子处理好关系。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