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让母亲们集体焦虑,“鸡娃”过度。面对孩子将来的不确定性,母亲们往往更焦虑。在强大的忧患意识下,母亲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鸡娃”,去逼迫孩子,让他们强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家庭中更喜欢逼迫孩子、对孩子提出更高要求的是母亲,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也是母亲。
别动不动就拿老师威胁孩子,这就等于告诉孩子:一、我管不了你了,我无能;二、老师是唯一能治得了你的人;三、学校生活是痛苦的。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这种负面的信息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期望。
印度的一项关于父母与孩童的焦虑研究成果显示,父母的收入、受教育程度与焦虑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该模型的多元回归表明,结合父母的社会经济背景可以很好地预测孩子的焦虑现象。据此,相关研究者建议提供特殊的班级来培训父母,缓解其焦虑,由此才能真正缓解印度家庭的焦虑与孩子的压力。
孩子有可能会和家长说自己内心的痛苦,但是经常被老师、家长看作是矫情,或者不被重视。假如孩子的厌学情绪没有得到安抚、理解的话,就变成第三阶段。
搜索标签: